百度360必应搜狗淘宝本站头条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技术文章 > 正文

JVM 调优实例

ccwgpt 2025-03-10 13:53 46 浏览 0 评论

JVM提供了多种垃圾回收器,可以根据应用程序的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垃圾回收器。例如,如果应用程序需要更快的响应时间,可以选择并行垃圾回收器(Parallel GC)或并发垃圾回收器(Concurrent Mark Sweep GC)。如果应用程序需要更低的停顿时间,可以选择增量垃圾回收器(Incremental GC)或并发的垃圾回收器(Concurrent GC)。

1

设置不同的垃圾收集器,分析 GC 日志

首先写一段测试代码:TestHeap.java,如下:

package jvm;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测试代码
public class TestHeap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st list = new ArrayList();
    while (true) {
      list.add(new Heap());
    }
  }
}


class Heap {
  String HeapName = "Java Heap 测试";
}

1、JDK8 默认的垃圾收集器是:UseParallelGC,吞吐量优先

在运行 TestHeap.java 之前,设置如下参数: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d:/dump/gc1.log

分析 GC 日志,gc1.log:

2、老年代设置为 CMS 收集器,停顿时间优先

在运行 TestHeap.java 之前,设置如下参数:

-XX:+UseConcMarkSweep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d:/dump/cms-gc.log

分析 GC 日志,cms-gc.log:

3、G1 收集器,停顿时间优先

在运行 TestHeap.java 之前,设置如下参数:

-XX:+UseG1GC -XX:+PrintGCDetails 
-XX:+PrintGCDateStamps 
-XX:+PrintGCTimeStamps 
-Xloggc:d:/dump/G1-gc.log

分析 GC 日志,G1-gc.log:

了解 G1 GC 日志:https://blogs.oracle.com/poonam/understanding-g1-gc-logs

2

使用 G1 回收器,从几个维度进行 JVM 调优

设置不同的 JVM 参数,分析输出的 GC 日志,从以下 3 个方面来判断 JVM 是否达到最佳效果:

1、吞吐量

2、停顿时间

3、GC 执行次数

下面介绍调优的思路。

1、首先使用默认的 JVM 参数,使用 GCViewer 分析 GC 日志,记录 GC 效果,以此为基准进行调优

GC 效果分析表:

2、调整内存大小,观察效果

通过设置不同的内存大小来观察吞吐量、停顿时间,GC 次数的变化,记录 GC 效果。

分析上表,容易看出好的方面是:吞吐量提高了,GC 次数减少了;坏的方面是:停顿时间增加了。

3、调整最大停顿时间,观察效果

G1 可以设置停顿时间,通过设置不同的停顿时间来观察吞吐量、停顿时间,GC 次数的变化,记录 GC 效果:

分析上表,容易看出停顿时间确实少了,但是吞吐量下降了,GC 次数反而又增加了,效果不如之前,此时需要把停顿时间再放大一点,再次尝试。但是暂停时间设置的太短,就会导致出现 G1 回收跟不上垃圾产生的速度,最终退化成 Full GC,从而影响性能。

4、调整开始并发 GC 周期的堆占用百分比(0到100)

默认情况下,初始堆的占用率设置为 45%,也就是说当堆的占用率达到 45%,就会触发 GC,值为 0 表示不间断的进行 GC 循环,以下命令将初始堆占用率设置为75%:

-XX:InitiatingHeapOccupancyPercent = 75

调优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尝试设置 JVM 的参数,使吞吐量、停顿时间,GC 次数达到一个理想的情况。

oracle 官网对 G1 收集器优化建议:https://docs.oracle.com/javase/8/docs/technotes/guides/vm/gctuning/g1_gc_tuning.html#recommendations

大家可以自己研究一下。

后面将为大家介绍 JVM 性能优化思路。

相关推荐

定时任务工具,《此刻我要...》软件体验

之前果核给大家介绍过一款小众但实用的软件——小说规则下载器,可以把网页里的小说章节按照规则下载到本地,非常适合喜欢阅读小说的朋友。有意思的是,软件作者当时看到果核写的体验内容后,给反推荐到他的帖子里去...

前端定时任务的神库:Node-cron,让你的项目更高效!

在前端开发中,定时任务是一个常见的需求。无论是定时刷新数据、轮询接口,还是发送提醒,都需要一个可靠且灵活的定时任务解决方案。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一个强大的工具——Node-cron,它不仅能解决定时任...

Shutter Pro!一款多功能定时执行任务工具

这是一款可以在电脑上定时执行多种任务的小工具,使用它可以根据时间,电量等来设定一些定时任务,像定时打开程序、打开文件,定时关机重启,以及定时弹窗提醒等都可以轻松做到。这是个即开即用的小工具,无需安装,...

深度解析 Redis 缓存击穿及解决方案

在当今互联网大厂的后端开发体系中,Redis缓存占据着极为关键的地位。其凭借高性能、丰富的数据类型以及原子性操作等显著优势,助力众多高并发系统从容应对海量用户的访问冲击,已然成为后端开发从业者不可或...

从零搭建体育比分网站完整步骤(比较好的体育比分软件)

搭建一个体育比分网站是一个涉及前端、后端、数据源、部署和维护的完整项目。以下是从零开始搭建的详细流程:一、明确项目需求1.功能需求:实时比分展示(如足球、篮球、网球等)支持多个联赛和赛事历史数据查询比...

告别复杂命令行:GoCron 图形界面让定时任务触手可及

如果你是运维人员或者经常接触一些定时任务的配置,那么你一定希望有一款图形界面来帮助你方便的轻松配置定时任务,而GoCron就是这样一款软件,让你的配置可视化。什么是GoCron从名字你就可以大概猜到,...

Java任务管理框架核心技术解析与分布式高并发实战指南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Java任务管理框架在众多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面对分布式高并发的复杂环境,掌握其核心技术并进行实战显得尤为重要。Java任务管理框架的核心技术涵盖多个方...

链表和结构体实现:MCU软件定时器(链表在单片机中的应用)

在一般的嵌入式产品设计中,介于成本、功耗等,所选型的MCU基本都是资源受限的,而里面的定时器的数量更是有限。在我们软件设计中往往有多种定时需求,例如脉冲输出、按键检测、LCD切屏延时等等,我们不可能...

SpringBoot定时任务(springboot定时任务每小时执行一次)

前言在我们开发中,经常碰到在某个时间点去执行某些操作,而我们不能人为的干预执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使用定时任务去完成该任务,下面我们来介绍下载springBoot中定时任务实现的方式。定时任务实现方式...

定时任务新玩法!systemd timer 完整实战详解

原文链接:「链接」Hello,大家好啊!今天给大家带来一篇使用systemdtimer实现定时任务调度的详细实战文章。相比传统的crontab,systemdtimer更加现代化、结构清晰...

Celery与Django:打造高效DevOps的定时任务与异步处理神器

本文详细介绍了Celery这一强大的异步任务队列系统,以及如何在Django框架中应用它来实现定时任务和异步处理,从而提高运维开发(DevOps)的效率和应用性能。下面我们先认识一下Cele...

订单超时自动取消的7种方案,我用这种!

前言在电商、外卖、票务等系统中,订单超时未支付自动取消是一个常见的需求。这个功能乍一看很简单,甚至很多初学者会觉得:"不就是加个定时器么?"但真到了实际工作中,细节的复杂程度往往会超...

裸机下多任务框架设计与实现(gd32裸机配置lwip 网络ping不通)

在嵌入式系统中,特别是在没有操作系统支持的裸机环境下,实现多任务执行是一个常见的挑战。本文将详细介绍一种基于定时器的多任务框架设计,通过全局时钟和状态机机制,实现任务的非阻塞调度,确保任务执行中不会出...

亿级高性能通知系统构建,小白也能拿来即用

作者介绍赵培龙,采货侠JAVA开发工程师分享概要一、服务划分二、系统设计1、首次消息发送2、重试消息发送三、稳定性的保障1、流量突增2、问题服务的资源隔离3、第三方服务的保护4、中间件的容错5、完善...

运维实战:深度拆解Systemd定时任务原理,90%的人不知道的玩法

运维实战:深度拆解Systemd定时任务原理,90%的人不知道的高效玩法一、Systemd定时任务的核心原理Systemd定时任务是Linux系统中替代传统cron的现代化解决方案,通过...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