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必备的摄影知识框架(摄影基础知识构图)
ccwgpt 2024-11-04 11:45 57 浏览 0 评论
要掌握一种技能,掌握相关的知识框架至关重要,否则,如果从局部的、具体的技巧入手,难免出现盲人摸象的困境。那么,对于摄影新手,如何快速掌握摄影知识框架呢?我们可以从讨论影响一张照片好坏的要素开始。
试想,要得到一张好照片(所谓的大片),有哪些影响要素呢?
一般来说,按重要性排序,有下列要素:
1、主题和主体:你所想表达的场景必须存在。这往往需要你去发现和等待。同时,对特定的场景,你必须明确你想表达什么?你用什么主体去展示?这就是你这张照片的主题和主体。
2、框取:明确了你想表达什么,接下去就是你如何去表达?这就是框取了,包括焦段、景深、机位、用光、画面安排(构图)等问题的考虑。
3、相机参数的设置:框取之后(构图确定后),就是你如何用你的相机去确保实现你所构思的照片,这就是相机参数的设置(速度、光圈、感光度,对焦,及其他设置)。
4、后期:由于你对相机的设置不可能完全符合你的设想和要求,加上相机在记录和还原图片过程中必然存在的偏差,适当的后期调整是必需的。包括调光、调色和其他调整。此外,现在的后期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除了调整前期的不足,还能锦上添花。
5、器材(相机、镜头)的好坏:和上面四个要素相比,器材(相机、镜头、虑镜、脚架等)的好坏是排在之后的。在能够充分把握上面四个因素的基础上,器材越好,则得到的照片的画质越好。反之,如果上面四个要素都还把握不好,器材的好坏真的影响不大。这就是那些高手用手机照片秒杀新手的单反照片的原因所在。
以上五方面,正是摄影知识的基本框架。详述如下。
一、照片的主题和主体: 主题和主体是拍摄一张照片时需要最先明确的问题。主题和主体正是把摄影分为风光、纪实、人像等等类别的基础。这当中又应该是先定主题,也就是想用这张照片去表达什么?通常说的照片要有思想、有故事,就是指这个。然后就是你选择什么主体去表达。
纪实类摄影对主题和主体的思考和选择是决定性的,而且由于街拍等条件限制,框取、相机参数的设置甚至器材的使用都受限制,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也相对低些。人像摄影的主题一般比较显见,主体更是明确,就是人体。风光摄影的主题相对单一,就是展现风光美,而主体的选择却丰富多彩。
二、框取: 框取可以说是广义的构图,焦段、景深、机位、用光、画面安排(狭义的构图)等问题的考虑无一不与主题的表达和主体的展示紧密相关。
1、焦段:框取中最先应该考虑的就是镜头的焦段问题。镜头焦段的一般分类如下图:
最常用的就是标准镜头。需要把更多的景物"框"进去,就得用广角甚至超广角、鱼眼镜头;需要把更远的景物"框"进去(比如拍鸟),就得用中焦、长焦、甚至超长焦。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焦段的镜头,除了所"框入"的景物多少不同,更是景物之间 透视关系的不同,这对构图和表达影响极大。视觉效果上,标准镜头接近人眼,广角镜头使景物之间拉开,而长焦镜头使景物之间压缩。所以,人像摄影一般用标准镜头,而广角镜头往往用来表达主体和环境间的夸张关系。
2、景深:在表达主体和环境间的关系的时候,景深是个重要因素。如果想突出主体,往往用虚化背景的手法,这就是浅景深。如果要展示主体和环境间的完整关系,就要用大景深和全景深。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想突出主体,景深不是越小越好。比如在拍摄花卉特写、微距照片等时候,对于有一定"厚度"的主体,必须保证你想表达的部分是清晰的。
在大景深和全景深的情况下,又有个如何安排前景和背景的问题。恰当安排前景可以增加照片的纵深感。
3、考虑机位:机位的高、平、低选择会影响前景、主体和背景之间的仰俯关系。仰拍令主体显得高大,俯拍能显示场景的全貌,也往往更有立体感。机位的前、后变化会影响前景、主体和背景之间的透视关系。机位的左右移动又是进行画面安排所必须的。
4、光线角度的考虑:光线是摄影的灵魂。从光线的角度分类,一般有顺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之分,人像和静物摄影还要考虑顶光。一般顺光使主体和场景畅亮,侧光会产生影子以增加立体感(这就是风光摄影往往选择早晨和傍晚的原因),逆光有助于显现主体的轮廓。
5、画面的安排:即狭义的构图。最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地平线要平)竖直(树木、柱子要直)"。画面的安排需要考虑画面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具体的方法有三分法、对称法、斜线法、引导线法、黄金分割法……等等。经常说摄影是做减法,就是画面要尽可能简洁,画面中除开主体其他元素一般不要超过四个。同时需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好画面、色彩的平衡,有时则需要有足够的留白。
人和动物等兴趣点的引入可以使图片更有生气。更深层次的考虑还有画面的节奏和韵律等。
三、相机参数的确定:
相机的参数,是根据主题和主体以及框取的考虑去设置的,就是保证曝光、光圈和对焦等符合你的要求。这里以佳能单反为例进行介绍。
1、曝光量的确定:
(1)曝光三角的概念:曝光量决定于速度、光圈、感光度三个参数。你可以把通过镜头的光线想象为水流,快门速度越慢、光圈越大(注意光圈和光圈系数二个概念的不同),则进水量(曝光量)越大,反之越小。而同样的速度、光圈,感光度越高,则曝光量越大。 感光度越小越好,增加感光度会增加噪点。但在光线不足又没有三脚架的情况下,你需要在抖动导致模糊和高感光度产生噪点之间进行权衡。现在的中高档单反在感光度800以下的画质都是可以接受的。
(2)、拍摄模式的选择:手动模式是所有参数需要由你设置;光圈优先和速度优先都属于半自动模式,即速度和光圈中的一个根据需要手动设置而另一个由相机根据测光自动给出,但测光模式、感光度、曝光补偿、白平衡等由你事先设置;P模式是在半自动的基础上,速度和光圈都会由相机自动给出,不过你仍可以调整它;最简单的是全自动(全傻瓜)模式,全部参数由相机自动给出。可见,从手动、半自动、P模式一直到全自动,傻瓜程度梯次增大。
一般风光、人像、花卉等摄影用光圈优先模式;体育摄影和野生动物摄影用速度优先模式;抓拍用P模式;特殊场景用手动模式;菜鸟用全自动模式。
不过,正如前面所述,相机的参数设置对照片的重要性是排在第三位的,新手入门不仿使用自动模式而先训练主题确定、主体选取、如何框取等环节。许多摄影教学从手动开始,实在是本末倒置。
(3)、测光模式的选择:前面讨论拍摄模式时谈的半自动和全自动模式中的"自动",前提是相机对入镜场景的测光。根据测光时取样范围的大小,一般分为点测光、局部测光、中央重点平均测光、平均(评价)测光几种模式。这需要你根据你所想要表达的主体和场景的情况来定。一般用平均法或者中央重点平均法;特殊需要(人像和花卉特写、逆光照等)用点测光法,但点测光的曝光失败概率较高。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品牌的相机在不同测光模式下,在半按快门时对曝光和对焦的锁定方式不同。以佳能为例,平均(评价)测光模式下半按快门时会把曝光和对焦都锁定,而在其他几种模式下只锁定对焦而不锁定曝光。
(4)、二个安全速度:快门速度大致可分: 高速:1/250以上;中速:1/60到1/250 低速:1/60(安全速度)以下。所谓安全速度是指: 手持拍摄时,安全快门速度极限是1/30秒,最好是1/60秒以上;用长焦镜头时:安全速度是所用焦距的倒数。比如你用300mm镜头拍摄时,安全快门速度最低是1/300秒。
(5)曝光补偿:由于相机是以18度灰作为标准来判断场景曝光是否正确的,而实际情况是有偏差的,极端情况就是全白的雪景和全黑主体或背景,这种情况下需要曝光补偿,原则是"白加黑减"。
使用曝光补偿是会改变你设定的光圈和快门值的。使用快门优先时,光圈作相应补偿;使用光圈优先时,快门速度做相应的补偿。
(6)、不同对象的拍摄快门: 1/2000:鸟在飞行。这样可以让鸟很清晰。 1/500—1/1000:拍体育动作。 1/250 - 1/500:街头摄影。 1/4- 1/125:拍景观。安全速度以下需要一个三脚架。 1/15 - 1/60:追拍移动的车。车是重点,它周围的环境是模糊的。 1/8 — 1/2:拍瀑布或者快速流动的水。让快速流动的水有模糊效果。 0.5sec—5sec:拍更模糊的水。能把瀑布拍出如丝般光滑的效果。 2sec-4sec:拍烟花。这里的逻辑是快门速度足够长用来捕捉拍摄整个烟花爆炸寿命。
2、光圈和景深:
光圈的确定除了影响曝光量,还影响景深和画质。
(1)、最佳光圈:在f7-f11之间成像锐度等最佳。
(2)、景深和光圈的关系:小光圈大景深,大光圈浅景深。
景深还和焦段、物距有关:
(1)、景深和镜头的焦段的关系:广角端大景深,长焦端浅景深。
(2)、景深和拍摄时的物距的关系:远物距大景深,小物距浅景深。 几种用法:拍花卉和人物特写用大光圈;拍风光一般用最佳光圈或更小光圈;追求全景深还可用用超焦距法;拍星芒时,光圈尽可能小。
3、关于对焦:
(1)对焦模式的选择:
首先是自动还是手动:一般用自动,难以合焦(如被摄体反差太小、光线太暗)或者要求特殊时(如接片、有遮挡)用手动。
自动对焦又有三种模式:单次对焦模式适于静止或运动较少的的主体;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是相机自动进行连续对焦,适于拍摄运动中的主体;人工智能自动对焦模式可以根据被摄体的动作自动切换单次自动对焦或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适于拍摄无法预测其动作的主体。
(2)单点对焦和多点对焦的选择:
静止的主体用单点对焦,运动中的主体用多点对焦。另外,相机的中心对焦点最灵敏。
4、特殊技巧:
(1)曝光锁定:往往配合点测光,先搞定主体的曝光再重新构图并自动对焦。
(2)对焦锁定:正好反过来,先搞定主体的对焦,再重新构图并自动测光。
(3)拍接片:当场景很大镜头难以"框"住时,可以拍接片然后通过后期软件拼接。拍接片时需注意,一是必须把光圈、速度、对焦锁死;二是相邻两张照片的重叠度需在3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接片不能代替广角镜头。虽然二者都能把更大的场景框进去,但二者的透视关系不同,所以效果不同。
(4)包围曝光:对于大光比场景,可以用包围曝光的方法拍摄曝光度不同的三张照片,后期用软件合并成各部分曝光都正常的照片。当然,对于非大光比场景,如果对曝光设置没有把握,也可以用包围曝光的方法拍摄曝光度不同的三张照片后挑选其中的一张。
(5)屏幕取景:单反相机除了通过取景窗取景,还可以通过屏幕取景,这往往用在需要高位或低位取景无法用取景窗取景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对焦能力会下降。 通过屏幕取景的另一好处是,取景窗取景是所见即所得,既屏幕所显示的亮度和清晰度就是你即将得到的照片的亮度和清晰度,而取景窗中我们是通过另一光路看到图像的,和感光元件实际记录的亮度和清晰度完全无关。
(6)B门的使用:即长曝光,一般用于拍摄水流、车规、烟火等场景,曝光时间手动控制。当然,三脚架的配合使用是必须的。
四、后期:
要不要后期和是否直出照片的争论显得很多余。有了强大的raw格式和强大的后期软件,用raw格式拍摄然后进行后期调整显然是绝大多数玩家的选择。事实上,你的相机所直出的jpg格式,正是你的相机根据你的白平衡、情景、锐度等设置并按照不同厂家的算法进行后期处理的产物,而这些设置和算法并不一定符合你的需求。顺便提一下,如果你是用raw格式拍摄然后进行后期调整,相机的白平衡、情景、锐度等设置并不起作用,你尽可以设为自动或标准。
进行后期的思路是:你所得的照片是起点,你所设想的或者说所需要的照片是终点,这中间是你调整的过程。换句话说,照片存在哪些不足你就调整什么,你想怎样表达你就怎样调整。
下面以PS CC 2017版为例做简要介绍。
1、Camera Raw中整体调光调色:
首先是色彩还原,也就是调整白平衡。你既可以按预设光源的种类进行调整,也可以按色温进行调整。
其次是调光,你可以调整整体的曝光量,还可以分白色、高光、阴影、黑色,结合直方图,分段调整,以使图片各部分的光线和图片的对比度符合你的要求。你还可以在曲线面板进行更进一步的调整。
接着是调色,你可以在HSL面板中对色相、饱和度和明度进行调整。显然,你需要科普一下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以及色相环等基础知识。
色彩还原和调光调色是重头戏,是大多数图片必调的。其他的如锐化、渐变滤镜和径向滤镜等等,视需要而定。
2、在PS中调整:如果说在Camera Raw中主要是整体调整的话,在PS中更多的是局部调整,因为PS中有有图层、蒙板和通道三大利器,能够对图片局部进行选择性的调光调色。此外,还能进行各种变换、二次构图(裁剪)、瑕疵修整等种种修补性操作,使照片更完美。最后,各种滤镜的使用,可以使照片更有创意。
3、各种插件的使用:其实Camera Raw本身也是个插件。随着PS版本的升级,各类插件越来越多,操作越来越方便。如磨皮插件的使用,使得原来复杂的人脸和皮肤美化变得更加简便和直观。
后期处理的度的把握十分重要。后期有二大方向。一是还原真实,这就要求不能过度处理。二是艺术化,按某种风格夸张处理,如黑白化、水墨化、水彩化等等。如果你要投稿和参赛,最好事先弄清主办方的要求。
最后介绍一下照片的调性问题。
按照照片中光线的明度,可以把照片分为高调、平调和低调,又根据图片的直方图分布,可以分为长调、中调和短调,二者组合,就形成了常见的调性。我们用得最多的、我们所追求的通透照片,其实就是平长调。而平常我们所说的高调照片其实就是以亮调为主的高中调,而低调照片则是以暗调为主的是低中调。短调照片非常难拍,比较少见。
此外,还有以色彩分布为标准的调性分类,如:暖色调和冷色调,对比色调和谐和色调;浓彩色调(多用于商业杂志,让人产生购买欲望)和淡彩色调(多用于旅游休闲杂志,让人平静、舒服)等。
调性的表达是贯穿从主题确定到后期处理全过程的。
五、关于器材:
对器材问题只做简单讨论。
按画质的好坏,手机、卡片机、单反这样的排序是没问题的(现在的微单差不多和单反相当)。手机冲击卡片机,只是因为手机的普及性或易得性而不是画质,卡片机的大镜头一定是胜过同时代手机的微型镜头的。但现在高档手机在像素、宽容度、算法甚至图片格式等方面已经很强大,所以已经具备拍出好照片的资格了,尤其是在光线正常的普通场景。由于拍到好照片的第一要素是场景的存在,所以器材的现场易得性就成为了重要因素。此外,在图片保存格式方面,卡片机、高档手机现在都能做到用raw格式保存,所以后期处理的余地也更大。结论是:大片创作最好用中高档单反或者微单,但高档手机和卡片机越来越担当起应急替补或者备用机的角色了。
至于各型单反或者微单的感光元件、对焦功能、像素大小、软件算法、镜头优劣等,以及三脚架、滤镜、闪光灯等辅助器材的比较,限于篇幅就不做讨论了。
以上只是给出了新手必备的摄影知识基本的和粗略的框架。掌握了基本的框架以后,一方面可以对框架内的内容进行更深入的探究,比如如何提高锐度、如何拍日出日落、如何拍人像、花卉的拍摄、倒影的拍摄、相机操作和后期的N多技巧……等等;另一方面是横向的拓展,比如星轨、延时、移轴、航拍等特殊摄影技巧。逐个百度一下即可。
理论只是指导,真正成为摄影高手,必然需要长期的实践积累。所以需要不停地拍、拍、拍!最后,提高摄影水平的终极要素是你的审美能力。超众的审美能力有赖于天赋,但观摩大师的作品,以及对美学、哲学丶社会学的学习,都会使你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新的高度。
希望本文对新手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 如何让老师看完文章后还啧啧称奇?满分作文有框架,这3点是关键
-
历年来语文考试中,作文的分数都占着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同时作文也是最容易拉开差距的一个模块。别人拿满分,而你却只有20分左右,分数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作文想拿很高的分数却是不容易,但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 小学作文写作技巧和方法,万能公式框架法。家长收藏
-
小学语文老师用心整理,将写作框架编成万能公式。作文的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一环,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作文一直是语文考试中占分比重最高的部分。小学阶段的语文写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是打基础,但是很多...
- 如何用爆款改写技巧提升文章吸引力结构重塑:打破原文框架悬念前
-
如何用爆款改写技巧提升文章吸引力?结构重塑:打破原文框架悬念前置法-在开头设置悬念或提出反常识的结论,吸引读者注意力。例如,将“接纳不完美是治愈的开始”改写为“天天逼自己当完美超人?别杠了!生活本就...
- 守护袁昆:是否有必要按框架去写文章,拍摄剪辑视频?
-
(文/守护袁昆)如今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剪辑视频,越来越多的朋友喜欢用框架、用脚本,作为互联网创作者,我们是否有必要按框架去写文章,拍摄剪辑短视频呢?其实在内容创作过程中,是否使用框架始终是一个充满争议的...
- 揭秘!爆款文章的秘密:让读者无法抗拒的文章框架
-
说说我自己一开始写文章都会犯一个毛病,文章,通常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管不住字儿”。这样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绊住我们继续写下去1、很容易,写着就跑偏了,最终出来的成品和最初的设想偏离很大2、会写得很慢...
- 想要写出逻辑清晰的文章,你需要掌握哪些写作结构
-
想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要了解文章的结构和框架。一篇文章结构清晰,读者就很容易跟上作者的思路,看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如果你对新媒体的文章有进行过研究,你就会发现很多公众号的文章结构都是类似的。所以你需要掌...
- 写作结构拆解:从选题到框架,如何让文章说服力翻倍?
-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些文章能轻松获得很高的阅读量,而你的文章却始终无人问津?其实,写出爆款文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吸引人的主题,并用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通过2-3个有力的子观点支撑...
- 写作总被吐槽逻辑混乱?三步搭建框架法,新手也能写出漂亮文章
-
一、结构决定论:信息传递的桥梁写作者和读者之间始终存在一道隐形的鸿沟。作者脑海中的想法如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直接倾倒给读者时,往往只剩下零散的枝叶,信息在传达过程中的丢失,作者输出的和读者读到的不...
- 如何搭建文章框架:新手写作者很有必要看
-
#头条深一度-深度阅读计划#见面好呀,我是潼臻~37岁,边上班边带娃的二胎妈妈藏起生活里的琐碎,期望你我都能遇到更好的自己~~~~~~~~~~~~~~~~~~果然多读书是可以真切学习到有用的东西最近把...
- 模型上下文协议(MCP)的可视化向导
-
最近,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引起了广泛关注。你一定听说过它。今天,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是什么。直观地说,MCP就像是AI应用的USB-C接口。正如USB-C提供了一种标准化的方式,用于将...
- 97个人放一页PPT!用对Smartart架构图直接开挂!
-
从讯飞出差回来的路上,在高铁上看到一条微博,关于红楼梦人物的思维导图:下面很多家长说,帮助很大,能帮助上学的孩子梳理清人物关系,我看了下,清楚是清楚,但真的不太好看!作为一名PPT博主,我就顺带在高...
- 技术架构规范与实践(二)架构设计示例
-
1.逻辑架构1.1领域概念1.2宏观应用架构1.3宏观流程1.4微服务拆分与分层2.技术架构3.开发架构3.1后端技术栈分类名称版本描述后端框架/组件JavaJdk8(openjdk:8u342)后...
- 倾斜柱模板安装加固
-
1、适用范围:呈梯形逐层向内侧倾斜的框架柱。2、工艺流程:定位放线-配模-校正梁位置-安装加固。3、工艺方法:(1)定位放线首先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对每颗不同标高的梁底、梁中边线及200mm控制线进行平面...
- 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节点构造
-
#去班味吧#桩头凿除环切法工艺说明:1、根据桩头预留长度(深入承台10cm)放样桩顶标高,施工人员根据测量结果在基桩上用红油漆标注环切线;2、在切割线以上部分桩底,人工用钢钎打入桩底约15cm,打入时...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框架图 (58)
- flask框架 (53)
- quartz框架 (51)
- abp框架 (47)
- springmvc框架 (49)
- 分布式事务框架 (65)
- scrapy框架 (56)
- shiro框架 (61)
- 定时任务框架 (56)
- java日志框架 (61)
- mfc框架 (52)
- abb框架断路器 (48)
- beego框架 (52)
- java框架spring (58)
- grpc框架 (65)
- tornado框架 (48)
- 前端框架bootstrap (54)
- orm框架有哪些 (51)
- 知识框架图 (52)
- ppt框架 (55)
- 框架图模板 (59)
- 内联框架 (52)
- cad怎么画框架 (58)
- ssm框架实现登录注册 (49)
- oracle字符串长度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