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抛弃WORD!教你用Axure快速输出高质量的PRD需求文档
ccwgpt 2024-10-21 04:04 35 浏览 0 评论
原型和PRD是每个产品经理都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但之前的原型和PRD都是分开的,如果在原型上直接写上需求,是否能提高工作效率?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的分享。
画原型图是产品经理的基本功,但很多PM画了几年的原型,仍然不能高效、准确的输出一份原型。很多人都在纠结PRD应该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粗了怕遗漏需求,细了没时间不说,别人还不看。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到底应该输出一份怎样的PRD,又如何做到最“低成本”的方式,输出最轻便、完整的PRD?
01 Axure版PRD 还是 Word 版PRD
到底能不能直接用auxre输出PRD这个问题,很容易引发争论。
在回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明确一下PRD的目的和作用:
为了向团队说明业务解决方案,并试图让相关方都能理解而且支持这一解决方案,以及在开发过程中有条不紊的推进方案的落地执行。
PRD的问题不在于如何写而在于让团队能够理解业务,以及开发过程中如何被传递与执行。真正困扰我们的是一个很尴尬的现象:
“写多了大家未必都会看;写少了又怕别人不懂”。
关于PRD,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是用WORD,我们也能很容易搜索到各种模板。一般说来,PRD都是从目的、范围、背景、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这样一种逻辑组织语言,如下图所示,最终会形成一份结构清晰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PRD 结构图
在描述需求的时候,通常用“输入”—->”输出”的逻辑关系阐述用户需求,并且用“表格”来呈现完整的需求列表。
WORD输出的文档,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一个清晰的目录大纲,一眼过去就能大致明白这一个“项目”的范围,要做那些事情。
之所以今天很多人在反对这种格式文档,原因在于这种“项目交付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已经跟不上节奏,其撰写和阅读的效率太低,写和读都非常的痛苦。而且非常局限,很难真正理解一个产品的全貌,传统的软件工程面向的是项目交付,而不是我们今天大力倡导的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
曾经负责过一个项目,应甲方要求,洋洋洒洒输出六万余字的PRD(一式三份打印出来,推在桌上蔚为壮观),依然感觉意犹未尽。这种巨幅的PRD文档,在传统软件领域,极为普遍,但尴尬的是,这种文档往往写完就束之高阁。
对一份PRD来说,没有什么比可读性还重要的事情了。
PRD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能够阅读到它的每一个人,都真正理解并推动执行。
是时候抛弃线性描述的WORD了,互联网下的产品经理需要更高效的专业工具和工作方式。
从现在出发,我们的目的是让你的PRD相对轻便,别人愿意看,自己也不太“痛苦纠结”。
我们要让团队的每个人很清晰的知道当下处于什么境况,我们要在什么时候做到什么样子。
可以参考以下的方式来设计一个清晰的文档结构:
- 版本摘要:为什么要做这个版本,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好;
- 变更日志:让你的团队成员知道你“又做了什么手脚”;
- 产品原则:通用性的规范,需要遵从什么标准,什么要求,做成什么样;
- 功能结构:“用图来描述”你现在想要改动“个人资料”模块还是订单页面;
- 关键流程:涉及到的关键业务流程;
- 故事板与原型:用场景化的语言描述某个功能是什么,配合适当的例子,让团队成员真正理解这个场景下的用户行为。
02 设计一个清晰的摘要追踪版本
PRD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团队内外的高效沟通,也就是,作为承上启下的沟通工具和载体,PRD文档会有强烈的指引性和归档性,PRD的版本管理就至为重要。
版本摘要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清晰的列出当前的版本号,版本范围和需求变更过程,以保障产品需求的及时同步和追溯。
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所有人都能一眼就明白这个版本的概貌,能清晰的知道要做什么,也知道你又改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个结构的第一步描述了整个版本为什么要做的原因——需求的出处,以及产品的价值。
你可以用内联框架设计要给主页,阅读者可根据你的设计快速理解整个项目
通过定义版本摘要,不仅可以作为团队版本迭代的指南,也是进度跟踪的工具。引领整个团队正确的理解项目。视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产品(业务)类型,版本的摘要有完全不同的内容,如果是甲方的项目,还可以把项目架构,沟通机制都作为一个摘要来传递。
还有一种很不好的情况就是让原型文件通过QQ、邮件进行分享。
实际上,你完全可以在内部搭建一个小的站点,让整个团队“在线”访问axure原型,即可实时同步整个进度。
类似坚果云等同步工具也是一个方式好的方式。
基本原则就是:不要让原型文件满天飞。
03 任何一个产品迭代过程都需要有明确的里程碑计划
里程碑计划,简单的来说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到达目的地。
很多公司可能配置了专职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只需要获取到项目的推进计划并跟踪结果的输出即可。
而在一些创业团队,产品经理有时候会兼顾项目的角色,作为整个项目的牵头人,项目的里程碑计划非常重要。
在这种工作环境下,需要保证整个团队(从上到下)对进度节点的一致认可和知悉,并尽可能的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否则,极容易出现场面失控,一口又一口结结实实的锅,会让PM们吃不完兜着走。
产品经理一定要有强烈的结果意识,时刻关注项目的进度情况,并尽早启动相关的风险预备计划,时刻准备应对可能的失控局面。
具体到项目进度的编制、执行和控制,是另外一个话题,暂且略过。
04 准备应对需求变更,但不要想着去控制变更
任何人写的PRD,都不能确保覆盖所有场景,更不能确保没有变更,变更是正常的,没有变更则是一种意外。
(题外话,对产品经理来说,自己能意识到这一点没有什么用,关键是能打造一个“敢”于变更的环境)。
所有应对和管理需求变更的“奇淫技巧”,首先要的是能够从心理上有所准备,能够摆正心态正确面对需求的变更,然后才是通过恰当的手段管理需求变更——不要想着去控制变更,一字之差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对于大型的项目,建议把需求变更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进行管理,并一定要建立完善的需求变更流程和环境,一旦需求变更失控,则整个项目就会处于一种混乱状态,甚至直接导致项目的失败。
产品经理应该成为需求的唯一出口。理想的情况是,没有被产品经理接受的变更不得进入实施阶段。
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求产品经理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过硬,也需要产品经理想尽办法打造一个合理的项目环境。而后者,往往更重要。
一定要及时记录所有的变更,包括那些不被采纳的变更。
05 设计一个全局的产品规范
产品经理应该尽早制定一份产品的基本原则,什么能做,什么不做。当然,这里可以完整的描述从体验角度需要遵从的基本规范。
这里没有太多的建议和参考,你的产品原则,既可以是战略性的,也可以是产品功能性的,可以大到决定产品方向,可以小到颜色字体。
制定产品规范(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产品的体验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保护你的产品不出现意外。
产品经理应该尽可能的从多维度制定规则,但不要过于复杂。
越是方向上的东西越是要简单。例如微信,如果倾向于发信者的立场,在后续的版本过程中更多的维护发信者的体验;如果是倾向于收信者的立场,则一定在保障发信者的体验。
任何产品都很难照顾到产品的所有角色,必须明确产品的侧重点是什么。
不满足所有用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06 设计一个靠谱的产品结构
想象一栋楼,你能看到有地基、柱子、横梁、墙面、屋顶,这个楼之所以不会轻易垮塌,就是因为这些部件构建了一种稳固的结构——物理架构。你一定很快就能想象得到,房子要能适合居住,就得有进排水(系统),得有电力供应(系统)等等,这就从逻辑层来构建一栋楼的结构。
从这样一个粗糙的描述里面,你应该能够理解,所谓架构,就是把各个部件进行归纳汇总,提炼抽象,并通过适当的链接方式打造成一个稳定的形状,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
在你面对一个产品/一个需求的时候,应该能在脑海里勾画出模型,什么东西是4个桌腿,什么东西是一个桌面,4条腿和一个桌面如何共同构建和支撑这个业务的稳定运行。
通常情况下,一份PRD中,只需从物理结构层详尽的描述“功能结构”即可。
实际情况是,有的时候你并不需要画一个结构图,因为产品的结构可能已经千年不变了,这个版本也可能仅仅是修复一些问题,甚至只是把方形的用户头像改成圆形——因为你的老板觉得好看。
产品架构不仅是能支撑当下的业务,也要能具备适度的扩展性和容错性。
07 流程,还是流程
越是复杂的系统,越是推荐把流程图做一个目录,不但是引导阅读者,而是检查遗漏的方法。
产品经理在绘制流程图的时候,尽可能的遵从通用的规范,并养成养好的习惯。好的流程图,可以快速让整个团队熟悉理解业务,并优化业务。
梳理业务流程的步骤,估计没有多少经验的产品经理们都能想象得到,先要去调研,然后画成图,在这个过程里面会有确认,完善的工作。
调研的过程是为了解决who,what,why,how,以及where的问题: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情,这个事情需要什么前置条件,又输出了什么,这个事情在哪里完成的?
但这极可能陷入形式主义性质的错误,这种调研仅仅是在知道“用户现在怎么做?”最后极可能得出一个流水式的糊涂账。
产品经理需要的是探索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这么做?
流程的基本意思是指水流的路程,也就是工作进行中的次序或顺序的布置和安排,由两个及以上的业务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业务行为的过程。
对一项业务来说,从它的输入到最终的结果,理论上来说就是一张流程图就可以画完整,但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没有多少人可以一口气看完一张横跨多个业务角色、多个业务部门的流程图后,能有一个全局的概念。这种形式的流程图,会让人陷入一种不可收拾的泥潭中。
产品经理不仅仅是要知道每个环节的流程,更要理解整个业务的体系,并协助团队成员从全局来理解业务逻辑。
你需要把业务的核心剥离得出来,抽象出多个可以支撑业务的关键支点。只有先搭建了一个好的戏台,人物角色才能够全面铺开。
在你的脑海中想象一串葡萄的样子,你的业务流程图也应该是这样,一条主线若个支线无数节点。
每一项业务通常都能找到它的关键支撑点。
比如O2O项目,我们可以抽象归类出“受理、派单、接单、回单、回访”5个业务动作,通过这5个基本的业务动作,能够让整套系统流转不同的业务单据,能够支撑多个的业务角色,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让流程跟着单据走,不能演变出新增/删减一份单据都需要重新定义、修改流程的局面。
实际上,你应该发现,对产品经理而言,是先有业务,再做框架,然后是功能,最后是过程。一定要避免直接操刀把一个产品拆分成多少个模块,模块多少页面,页面内是什么按钮。
axure可以轻松输出流程图,通常情况下都可以不用visio等工具绘制流程图
少用多种工具的思路是让你把一个工具用到极致,并从繁杂的工具中解脱出来。
08 用故事板描述需求,而不是只有功能
所谓的用户故事,就是描述用户想要实现的功能,最简单的说法,就是“谁想要干嘛”。
产品经理们的PRD文档会出现”写了没有人看“的尴尬,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用户需求的描述方式。
你写了很多也足够细致,但读文档的人却始终没有办法进入角色。过于技术化的描述让人昏昏欲睡没有思考的欲望,根本在于阅读者不能通过角色置换想象一个用户在干嘛,要干嘛,以及为什么。
随着业务复杂性的提升,”需求清单“会变成像裹脚布一样让人不愿意忍受。
根据用户的业务场景写成故事板,而不是列出一张”需求清单“。
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团队能够理解、认同为什么要这个功能,以及用户是怎么做的,并引发团队的思考。
产品经理描述的功能需求(故事板),应该尽量用团队可以理解的业务语言来描述,而不是描述诸如字段,存储的技术语言。
作为产品经理,必须把重心放在用户所能理解的问题上。你解决的是用户的问题,而不是程序猿们的问题。比如页面响应速度这个问题,产品经理可以描述为“启动页3秒后自动跳转到首页”,而忽略“响应速度”本身是个什么概念——原因在于你的用户并不能理解你的响应速度,而你应该像你的用户一样思考问题。
故事板并不是为了追求完整性,而在于它能够被理解和有价值。
所以,不太建议过于在意”故事板怎么描述“这个问题,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是问题。
关键是场景覆盖的程度,覆盖越广,适应性会更强,程度越深,可能用户的体验相对会更好一些。产品经理需要在不同的版本里面权衡在什么版本做什么功能,二八法则可能是你很好的一个工具。
想办法让你的团队在你的文档里面”看见“用户的具体行为动作,在每个人的脑海中构建出一副生动的画面,你的PRD才会有活力。
09 别再把原型粘贴进WORD
前面已经大篇幅的系统介绍了一份PRD包括的内容,包括如何设计结构,如何跟踪进度,甚至好包括需求的变更管理。
接下来,我们再看如何写具体的需求。
Axure 足够你完成任何的需求描述,别再费神的再折腾一份word文档了。
你完全不需要纠结是用标签,还是用auxre 元件的“说明”来描述截图的功能,这里唯一重要的就是这份PRD的用户能不能看懂,以及他们如何看。如果没有阅读axure的习惯,那你需要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在这里例子里面,我补充了“故事板”,列举了要完成开机的这个过程里面要包括那些环节,每个环节要实现什么功能。
然后再每一个页面直接,我设计了相关的跳转动作和跳转机制,并通过标签来描述每一个细节,包括toast的时长,密码的输入动作,WiFi的状态转换,等等。
在整个界面,你可以细致的展开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包括异常的处理逻辑。
这描述功能性需求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交互动作,甚至你可能会想到一些创新性的设计。文字已经不能满足你的时候,那就做一个动效,动态面板不能满足还可以用两个,实在不行就做一个GIF。
不要设置过多的交互,而通过一些辅助说明是个不错的选项。
交互动作通常只有设计会被误解,方案难以推进等情况下使用,设计交互动作的其中一个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更高效的工作,如果这个交互动作不能让你高效,那就很可能并不是非常必须的工作。
功能的描述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格式,把事情说清楚,并遵循一定的逻辑即可。要注意的是,不要再一个页面把所有的功能都表达出来,很多时候设计页面跳转是非常必须的。
更为理想的情况下,下游可以直接延续上游的定义规则,整个团队可以基于一个通用的语言来构建整个团队流程。
在项目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情时,规范性的原型设计,可以帮助他人顺利地介入然后接管事务,以便保持项目的健康。
行文至此,我更想强调的是,Axure还是WORD,都只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作为产品经理的你,一定要:
少花时间和工具作斗争,多花时间思考产品。
因为:
没有一个产品能够满足所有人,也没有一个工具适合所有场景。不要再工具上过多的信奉金科玉律,但熟练掌握用好一个工具,可以加速你的输出。
本文由 @PM_墨兮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相关推荐
- 团队管理“布阵术”:3招让你的团队战斗力爆表!
-
为何古代军队能够以一当十?为何现代企业有的团队高效似“特种部队”,有的却松散若“游击队”?**答案正隐匿于“布阵术”之中!**今时今日,让我们从古代兵法里萃取3个核心要义,助您塑造一支战斗力爆棚的...
- 知情人士回应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
-
【知情人士回应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调整】财联社2月21日电,针对原谷歌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加入字节跳动后引发的团队调整问题,知情人士回应称:吴永辉博士主要负责AI基础研究探索工作,偏基础研究;A...
- 豆包大模型团队开源RLHF框架,训练吞吐量最高提升20倍
-
强化学习(RL)对大模型复杂推理能力提升有关键作用,但其复杂的计算流程对训练和部署也带来了巨大挑战。近日,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团队与香港大学联合提出HybridFlow。这是一个灵活高效的RL/RL...
- 创业团队如何设计股权架构及分配(创业团队如何设计股权架构及分配方案)
-
创业团队的股权架构设计,决定了公司在随后发展中呈现出的股权布局。如果最初的股权架构就存在先天不足,公司就很难顺利、稳定地成长起来。因此,创业之初,对股权设计应慎之又慎,避免留下巨大隐患和风险。两个人如...
- 消息称吴永辉入职后引发字节大模型团队架构大调整
-
2月21日,有消息称前谷歌大佬吴永辉加入字节跳动,并担任大模型团队Seed基础研究负责人后,引发了字节跳动大模型团队架构大调整。多名原本向朱文佳汇报的算法和技术负责人开始转向吴永辉汇报。简单来说,就是...
- 31页组织效能提升模型,经营管理团队搭建框架与权责定位
-
分享职场干货,提升能力!为职场精英打造个人知识体系,升职加薪!31页组织效能提升模型如何拿到分享的源文件:请您关注本头条号,然后私信本头条号“文米”2个字,按照操作流程,专人负责发送源文件给您。...
- 异形柱结构(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
-
下列关于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的说法,其中何项正确?(A)混凝土异形柱框架结构可用于所有非抗震和抗震设防地区的一般居住建筑。(B)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标准设防类(丙类)采用异形柱结构的建筑可不进行地...
- 职场干货:金字塔原理(金字塔原理实战篇)
-
金字塔原理的适用范围:金字塔原理适用于所有需要构建清晰逻辑框架的文章。第一篇:表达的逻辑。如何利用金字塔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受众(包括读者、听众、观众或学员)最容易理解的顺序: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
- 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的基本原理)
-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图1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依次为:K1=1...
- 结构等效重力荷载代表值(等效重力荷载系数)
-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假定...
- 体系结构已成昭告后世善莫大焉(体系构架是什么意思)
-
实践先行也理论已初步完成框架结构留余后人后世子孙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夏商周大明大清民国共和前人栽树下吾之辈已完成结构体系又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各个时期任务不同吾辈探索框架结构体系经历有限肯定发展...
- 框架柱抗震构造要求(框架柱抗震设计)
-
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高层办公楼,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等级:框架二级,剪力墙一级,混凝土强度等级:框架柱及剪力墙C50,框架梁及楼板C35,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
- 梁的刚度、挠度控制(钢梁挠度过大会引起什么原因)
-
某办公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r0=1.0,混凝土强度等级C35,纵向钢筋采用HRB400,箍筋采用HPB300。其二层(中间楼层)的局部平面图和次梁L-1的计算简图如图1~3(Z)所示,其中,K...
- 死要面子!有钱做大玻璃窗,却没有钱做“柱和梁”,不怕房塌吗?
-
活久见,有钱做2层落地大玻璃窗,却没有钱做“柱子和圈梁”,这样的农村自建房,安全吗?最近刷到个魔幻施工现场,如下图,这栋5开间的农村自建房,居然做了2个全景落地窗仔细观察,这2个落地窗还是飘窗,为了追...
- 不是承重墙,物业也不让拆?话说装修就一定要拆墙才行么
-
最近发现好多朋友装修时总想拆墙“爆改”空间,别以为只要避开承重墙就能随便砸!我家楼上邻居去年装修,拆了阳台矮墙想扩客厅,结果物业直接上门叫停。后来才知道,这种配重墙拆了会让阳台承重失衡,整栋楼都可能变...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一周热门
- 最近发表
- 标签列表
-
- MVC框架 (46)
- spring框架 (46)
- 框架图 (58)
- bootstrap框架 (43)
- flask框架 (53)
- quartz框架 (51)
- abp框架 (47)
- jpa框架 (47)
- laravel框架 (46)
- express框架 (43)
- scrapy框架 (52)
- beego框架 (42)
- java框架spring (43)
- grpc框架 (55)
- 前端框架bootstrap (42)
- orm框架有哪些 (43)
- ppt框架 (48)
- 内联框架 (52)
- winform框架 (46)
- gui框架 (44)
- cad怎么画框架 (58)
- ps怎么画框架 (47)
- ssm框架实现登录注册 (49)
- oracle字符串长度 (48)
- oracle提交事务 (47)